Wednesday, February 4, 2009

四孩媽媽:生仔不用想太多

琴日老公比咗一篇明報嘅文章我睇, 係我嘅婦產科醫生陳帆嘅訪問, 佢道盡作為 mama 嘅心情...


最後果句, 我好有同感, 好鍾意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明報 文章日期:2009年2月1日


【明報專訊】這年頭,不少夫婦寧願照顧貓狗也不生兒育女;也有人熱愛自由,怕被兒女債牽絆;金融海嘯的滔天巨浪,更淹沒了無數個生育計劃。


不生孩子的原因,可以有千百個,但是,生了四個孩子的陳帆醫生卻告訴大家:「用理性去做的決定,很多時是錯的。」她從感情出發,生完一個又一個,並告訴大家,養兒育女毋須花費太多。


醫生夫婦五年抱四


陳帆曾替不少婦女接生,迎接無數小生命的誕生,她自己也是個多產媽媽,五年抱四,而且跟老爺奶奶同住,一家八口三代同堂,好不熱鬧。四個子女分別為16、14、13和11歲。


陳帆最小的兒子在1997年出生,雖然當時經濟好景,但願意生四個的中產父母,仍屬少數。她的丈夫杜家輝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授,二人是同窗,在同屆的80個同學中,只有他們生四個,另有一對生了三個,其餘全是兩個或以下,膝下無兒者亦大有人在。


穿樸實套裝的陳帆,面帶微笑、溫柔婉約地說:「我自小已覺得,家裏人多一點會熱鬧些,較有氣氛,也能互相支持;加上我是基督徒,覺得孩子是神賞賜給我們的禮物。我未結婚時已有建立大家庭的打算。」


一邊考專科試一邊生仔


然而,一個女人的生育年齡,正好與發展事業的黃金期碰個正着,要生仔,就要犧牲事業?


陳帆懷孕、生子的時間,事實上也不太理想。「我們順其自然,並沒有精密計算過何時生、隔多久生是最佳時間。」她27歲結婚,29歲生第一胎,那正值醫生接受艱苦的專科訓練、應考多次專業試的時候。不少人選擇在考獲專科資格後才生育,陳帆卻挺着大肚子,一邊考試、一邊生仔。


為了把時間留給孩子,她在大兒子出生兩年後便離開了政府醫院,放棄大好前途,轉為私人執業。她說:「做媽媽的總想多見見孩子,在政府醫院工作,平均三四天便要在醫院裏on call,30多個小時不能回家。」


問她可會覺得犧牲了事業?她爽快地答﹕「我會得到其他樂趣的,現在是用好東西來交換啊,並不完全是犧牲。」


捱眼瞓餵奶仍滿足


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,究竟樂趣何在?陳帆說:「未生過的不容易體會,望着孩子你已感到親切,因為他擁有你和你丈夫的血脈,很自然會愛他。成長是個很奇妙的過程,孩子每天也不同的,他跟你的一個眼神交流、第一聲叫媽媽……那種感覺不是能夠用理性去想像出來。


「當他們日漸成長,會變成獨立的個體,會懂得關心你,可以像朋友一般攀談。有時與丈夫談話,他未必會完全遷就你,人會有狀態,他不會24小時做你的100分老公,但子女卻會你、認同你。」


有一年會考放榜,看完報紙上狀元的報道後,陳帆對着當時讀初中的大兒子說:「這個小朋友做得很好啊!記者訪問了他和他的媽媽。」兒子聽罷即說:「得啦,將來你都有機會的!」令她開心不已。


很多媽媽說,湊仔辛苦過返工,但陳帆口中的苦,其實都有快樂在其中,苦與樂,不過是一體的兩面。


捱眼瞓餵夜奶,她覺得是種交流,當中有滿足感;兒子沉迷打機,她說可以把興趣轉化成正能量。「最重要是與他保持良好的關係,不會讓他感覺我們不愛他,回家一開門看見兒子在打機,我會帶着笑容慰問,而不會一開口便罵。做父母就是要面對挑戰,不是每個孩子也順從的,別以為一切是理所當然」。


養孩子,錢非重要元素


經濟差,出生率便下降,不少人害怕生養子女會耗盡身家。陳帆卻肯定地說,養大孩子毋須400萬 。


「我們並沒有預算過要儲多少錢才去生,足夠應付衣食已可以,當然也要供書教學,但孩子都是讀本地學校,學費不貴,我們現在也未有計劃送子女到外國讀書。


「課外班是選擇性的,並非必須。」她的子女,不是個個也有學音樂,即使參加運動班,也是政府開辦的,不會花費太多。她謂:「有錢的,並不一定要把它花掉,沒錢的,可以不花。」


醫生家庭,當然經濟無憂吧,陳帆卻說:「我們過着一般人的生活,在教會中認識的都是中等家庭,好少有錢朋友。」在她眼中,錢,並不是把孩子養大的重要元素。她相信:「只要能感受到家庭溫暖,擁有被愛的滿足感,孩子很少會在物質上要求太多。」


她笑說:「不要讓孩子知道你好有錢。」陳帆和丈夫都在公屋長大,出身基層,她說,家裏沒錢,反而有利品格和生命的培育。「若太富有,孩子會失去奮鬥的動力。即使有錢,也不要在物質上過分供應。」她每星期會給大兒子500元零用錢,初中的子女有200至300元,仍讀小學的則欠奉。


「結婚生仔令人生完全」


現代人選擇多了,不養兒,可以獻身事業、養寵物、寄情個人嗜好。各有原因地推遲了結婚和生育的年齡。十多年前,她看見生第一胎的年齡平均是27至28歲,但現在已推遲到32至33歲,三十來歲才生第一胎,之後便沒可能生育得更多了。


「人以為自己多了很多選擇,可以揀生與不生,但當我們用理性去做決定時,很多時是錯的。因為人的思考能力有限,未試過的便不敢去試,會產生恐懼。


「我不是特首,不會呼籲每人生三個,生不生是很個人的選擇。」這個四子之母隨即又語重心長地說:「結婚、生子會令人生變得完全,經營一段成功的婚姻,人的性格會漸漸改變、愈趨成熟。做父母,無條件的付出,是人格上最高尚的情操,只有付出過,才會有滿足感。」







按圖關閉


陳帆說,做母親,在每個階段也辛苦,但她口中的苦,都有快樂在其中

4 comments:

  1. 你要唔要造多幾件ar
    [版主回覆02/04/2009 23:08:00]考慮中... 最好下一個 bb 同彤彤相差三年
    你呢 ? kate 咁乖, 會唔會生多件 ar?

    ReplyDelete
  2. 好有意義的一篇文章...當初就是考慮太多,大家都想供完樓才生育,結果我37歲才生第一胎!現在想再生多一胎Daddy又話怕經濟負担不來.屋子又不夠住等等...真的香港人實在考慮太多!
    [版主回覆02/10/2009 00:03:00]其實貴有貴養, 平有平養, 最重要係培育佢成為一個有用嘅好人 !!!

    ReplyDelete
  3. 好touching丫... 不過, 我都好認同佢講既野...

    ReplyDelete
  4. “很多媽媽說,湊仔辛苦過返工,但陳帆口中的苦,其實都有快樂在其中,苦與樂,不過是一體的兩面。" 很認同呢~ 很多人最近知我又有第二個, 都話...做咩咁辛苦! 但, 喺我眼中, 辛苦二字.....比起那份和孩子之間的愛和感動係無得比較~ 辛苦二字就變得很渺少~
    [版主回覆02/11/2009 23:21:00]只會做過人 mama 嘅我哋先會感受到孩子與我哋之間嘅愛, 其他人好難會明白...
    正如一向惡人嘅我, 對住個囡就冇晒乎
    我同 d friend 講, 彤彤係我肚內 38 weeks, 由一粒蠶豆變成七八磅小粉團, 佢根本就係我嘅一塊肉, 所以 d 人謂 "骨肉" 就係咁解, 你如果要我個女受傷害, 不如要我條命 la~~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