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oted from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
http://www.fhs.gov.hk/tc_chi/health_info/class_topic/ct_child_health/ch_newborn_nb4.html
異位性皮膚炎/小兒濕疹 (Atopic Dermatitis/Infantile Eczema)
成因:
-主要原因尚未完全知道。相信與遺傳有關,但並不會傳染。
-家族成員大多患有鼻敏感和哮喘等過敏性疾病,或對某些物品有過敏反應,例如:清潔劑、花粉、塵埃或食物等。
徵狀:
-皮膚變紅及變得乾燥。有時會形成一些細小的水泡,水泡穿破後便會結成痂。
-十分痕癢,經搔癢後的皮膚會變得厚硬和粗糙。
-多出現於嬰兒面頰、手肘、膝蓋和身軀等部位。
-兩歲後,則較多出現於頸項和手腳的縐摺部位。
-情況會時好時壞,常見於二至三個月大的嬰兒。大部分於五歲前出現,而於十五歲後消退,但少部分會持續至成年。
治療:
-除了皮膚護理外,醫生亦會按個別情況處方適當的藥物治療,例如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。
預防及護理:
注意皮膚護理,保持皮膚的清潔和滋潤:
-洗澡時可用暖水和不含鹼性的沐浴液,並要特別注意皮膚縐摺部位的清潔。
-在天氣乾燥時及清潔後,塗上不含香料的潤膚霜。
-經常替嬰兒修剪指甲,減低抓傷的機會。需要時,可替嬰兒戴上手套。
-注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,避免讓嬰兒暴露於冷風和烈日之下,保持室溫適中。若嬰兒流汗,須替他抹乾汗水。
衣物方面:
-可選擇棉質的衣物,避免讓羊毛、絲質、尼龍等質料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。如有需要替嬰兒穿著這類衣物,可穿著在棉質衣物的外面。此外,因照顧者所穿的衣物,亦會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,所以也須多加注意。
-清洗衣物時,選用性質溫和的洗衣劑,緊記要徹底洗清。
家居方面:
-清潔家居時,用吸塵機或濕布抹塵,可減少塵粒的飄揚。
-避免使用地氈。
-避免飼養有毛的寵物,例如:貓、狗或雀鳥等,以減低致敏機會。
飲食方面:
-部分研究顯示,母乳餵哺對預防濕疹有一定的幫助。
-雖然嬰兒濕疹與食物的關係仍有待商榷,但若有懷疑或需要,可向醫生請教是否適合轉用其他特別配方的奶粉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